国家公布物价数据!食物大降价,房产面临严重问题
前言:
2025 年 8-9 月的宏观经济数据出炉后,大家对于这组数字提出了不同的看法。
围绕高频经济指数、物价、房地产等核心指标,我们不妨从质疑与回应的角度,理性探讨数据背后的经济真相。
高频经济指数下滑
原文提到 9 月 9 日 YHEI 指数降至 0.98,工业与服务业多指标走低,尤其是沿海煤炭运价指数跌至 6 月以来最低。
或许有人会说,这是不是表明经济活力在持续衰退,工业生产与消费需求都在萎缩?
从另一个角度看,单周高频数据的波动需结合短期因素分析。
沿海煤炭运价指数走低,可能与 9 月上旬天气因素导致煤炭运输需求阶段性减少有关,而非长期供需失衡,毕竟动力煤价格过去一个月仍有 1.65% 的上升,说明煤炭核心需求并未大幅下滑。
服务业指标中,8 城市地铁流量下降可能受局部地区短期活动调整影响,不能直接等同于消费活力衰退。
更关键的是,YHEI 指数虽环比下降 0.06,但仍接近 1 的荣枯线附近,且未出现连续多周大幅下滑,短期波动的可能性远大于长期走弱。
进一步看,企业部门的钢坯价格一周内上升 1.69%,全钢胎开工率虽环比下降但仍高于去年同期,说明部分工业领域仍有韧性。
因此,仅凭单周高频指数下滑就判断经济活力走弱,可能忽略了短期因素与结构性差异,需结合更长周期数据综合判断。
CPI 同比降幅扩大
8 月 CPI 同比降 0.4%,食品价格降幅扩大至 4.3%,鲜菜、猪肉价格降幅超 15%。或许有人会质疑,这是不是意味着居民消费能力不足,消费市场持续疲软?
但深入分析会发现,CPI 降幅扩大主要由食品价格拖累,而食品价格波动更多受供给端影响。鲜菜价格降幅扩大,可能与 8 月天气转好、蔬菜集中上市导致供给增加有关。
猪肉价格下滑则可能是前期生猪存栏量回升后的正常周期调整,并非需求端萎缩,毕竟核心 CPI 同比上升 0.9%,较上月提高 0.1 个百分点,而核心 CPI 剔除食品能源,更能反映消费真实活力。
此外,家用器具价格连续两个月正增长且增速走高,说明耐用消费品消费仍在回暖,进一步佐证消费并非全面疲软。
从环比看,8 月 CPI 与上月持平,未出现进一步下滑,也说明价格水平整体趋于稳定。
因此,将 CPI 同比降幅扩大等同于消费疲软,可能混淆了供给端与需求端因素,核心 CPI 的回升反而显示消费有结构性回暖迹象。
房地产成交下滑
9 月首周一线至三线城市新房、二手房成交面积多环比下滑,或许有人会说,这是不是表明房地产市场调整还在持续,甚至没有底线?
但从数据细节看,尽管单周成交环比下滑,除一线城市新房和二三线城市二手房外,其余房屋日均成交面积均高于去年同期,说明与去年相比,今年楼市仍有相对基础。
更重要的是,8 月最后一周百城土地成交面积环比大涨 46.81%,土地市场活跃度回升,可能预示后续新房供给将有所增加,对市场预期有一定支撑。
此外,房地产成交受政策、季节等多重因素影响,9 月首周可能处于传统成交淡季,环比下滑有季节性因素加持,不能直接等同于市场无底线调整。
当前楼市调整更多是结构性的A股上市公司,不同城市、不同物业类型表现分化,而非全面下行。因此,仅依据单周成交下滑就判断楼市无底线调整,可能忽略了季节性与结构性差异,土地市场的回暖也为后续市场稳定提供了一定信号。
8 月 PPI 同比降 2.9%,降幅较上月缩小 0.7 个百分点,生产资料价格降幅收窄是主因。或许有人会认为,这是不是意味着工业复苏已经板上钉钉,没有悬念?
从另一个角度看,PPI 降幅收窄虽有积极信号,但仍处于负增长区间,且生活资料价格降幅略有扩大,说明工业领域复苏仍不均衡。
生产资料中,采掘工业、原材料工业价格降幅收窄,可能与近期大宗商品价格小幅波动有关,而非工业需求全面回升;加工工业价格降幅收窄幅度相对较小,也说明中下游行业仍面临一定压力。
此外,全钢胎、半钢胎开工率环比均下滑,尤其是半钢胎开工率低于去年同期,显示下游制造业需求仍有不足。
因此,PPI 降幅收窄是工业复苏的积极信号,但不能就此断定复苏无悬念,行业间的不均衡以及下游需求的压力,仍意味着工业复苏可能是一个缓慢且曲折的过程,需持续观察后续数据变化。
结语:
解读宏观经济数据不能从单一视角判断,需要的是结合短期因素与长期趋势、供给端与需求端,才能更接近经济真相。
这些数据既显示出经济有韧性与回暖迹象,也存在局部领域的压力与挑战,未来经济走势仍需在动态观察中进一步确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