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志醒醒,又到3700点了!
01
希望前天的提醒,有小伙伴重视了~
3700点上方相当于行情的“无人区”,高处不胜寒,稍微有点风吹草动,获利盘就可能夺门而出,带动行情大跌,所谓“牛市多暴跌”,说的就是这种情况。
当然,昨天的回调算不上暴跌。我们之前贴过券商的研报,
2007年牛市中,上证指数突破3600点后,在半年内,出现了2次20%左右的回调,还有3次7%左右的回调。
2015年牛市中,上证指数突破3600点后,一个月内出现了2次10%左右的回调。
和这相比,昨天的调整其实就是毛毛雨,如果真的有牛市,后面大概率还会有更大的波动。
姑且把昨天的回调当演练吧,也考虑下牛市中怎么做资产再平衡~
02
说到3700点,
有小伙伴担心,2021年最高才涨到3731点,现在是不是行情要走完了?
我们展开说说~
1)首先是宏观大环境不同。
2020年,因为疫情,美联储大放水,直接实行了“零利率”。之后,疫情得到控制,美国通胀抬头,市场预期美联储将开启加息周期,十年期美债收益率也在2020年8月后震荡走高,然后在2021年1季度加速上涨。
所以,也有人将2021年核心资产行情的结束归因于“货币宽松周期结束”。
这次则不同,十年期美债收益率还在高位,市场预期美联储9月或明年继续降息。虽然都是3700点,但现在和2021年初的宏观大环境有很大不同。
2)其次,从国内资金的角度出发。
2021年1月,居民储蓄余额是97万亿,A股总市值是82万亿,“居民储蓄余额 / A股总市值”=1.18。
2025年7月,居民储蓄余额是161万亿,A股总市值是93万亿,“居民储蓄余额 / A股总市值”=1.73。
我们之前也说过,“居民储蓄余额 / A股总市值”总体是在“1”和“2”之间波动,“1”的位置通常对应着牛市顶部,“2”的位置通常对应着熊市底部。
从场外资金的角度来看,虽然行情涨到了2021年高点附近,但很难说就这么走完了。
3)再看细分行业涨跌。
说实话,没那么乐观。
不少行业的涨幅其实已经和2019-2021年相当。
核心资产牛市中,通信0涨幅,这轮因为光模块(CPO)翻倍了。
其他几个大行业,
计算机,2019-2021年涨了54.8%,这轮涨了78.8%。
交运、银行、非银金融、军工、机械设备,这轮涨幅也都超过了2019-2021年。
汽车、有色金属的涨幅相当于“2019-2021年涨幅”的90%。
电子,涨幅也有上一轮行情的68%。
比较落后的就是我蓝色阴影部分标记出来的,
化工、医药、新能源的涨幅不到上轮行情的一半。
食品饮料最惨,2019-2021年春节涨了270.8%,这轮还跌3.7%。
总的来说,
上一轮结构性行情是消费、医药、新能源等核心资产涨,红利、小盘股吃瘪。
这轮反过来,红利前几年涨过了,借助AI,TMT行业在这轮行情中表现也可圈可点。反倒是上一轮的王者,消费、医药、新能源,这轮严重跑输。
4)最后看估值,其实也不是很乐观。
上证指数,2021年3700点时,PE最高17倍左右。
因为过去几年A股业绩整体增长不明显,现在重回3700点,PE也涨到了15.78倍,PE百分位是85.69%。
如果单看估值这一个维度,无论如何现在是要跑路了...
沪深300,
离2021年高点还有较远距离,所以估值离当时的最高点也有较远距离。
比较同点位估值,2020年7月,沪深300指数“4200点”时,PE是13倍,现在同样是4200点附近,PE是13.42倍,也不算低了。
言外之意,过去几年,沪深300的业绩也没啥增长。现在行情涨上来了,估值也上来了。
其他主要宽基,中证500、中证1000,也都是同样情况。
现在估值比较低的也就创业板了。
PE是35.39倍,PE百分位27.51%,离2021年最高估值还有较大距离。
比较同样点位时的估值,2020年7月,创业板指2500点时,PE是69倍,现在还是2500点,PE降到了35倍,比当时低了一倍。
过去几年,通过业绩增长消化估值,宽基指数中可能就创业板指做到了。
看成分股业绩增长情况,
新能源贡献了一半以上的业绩增长。
2020年,宁德时代净利润56亿元,去年520亿元。
2020年,阳光电源净利润20亿元,去年110亿元。
其他几个当时的大白马,迈瑞医疗、东方财富、爱尔眼科、爱美客等,业绩也增长了不少。
另一个靠业绩增长消化较多估值的行业是白酒。
2020年6月,白酒9500点时,PE是37倍。现在也是9500点,PE降到了18倍。
科技虽然很火,但看历史数据,业绩增长对估值的消化作用并不明显,受情绪(估值)的影响更大。
2020年6月,科技指数6900点时,PE是75倍,现在的6900点,PE是61倍。过去5年,业绩增长仅带动估值降低了20%左右。
所以,就像很多基金经理说的,AI的产业趋势已经能看到了,但更关键的还是要看能不能兑现到业绩上。
医药,
虽然“喝酒”、“吃药”常被放在一起比较,但过去几年,医药行业整体业绩并没有明显的增长。
做医药,还是要多关注细分领域,比如上一轮的CXO,这一轮的创新药。全都要的话,效果不一定好。
总结起来,
1)从资金的角度出发,现在行情可能还没走完。今年9月或明年,美联储大概率会降息;场外资金充沛,虽然涨到了3700点,但还有很多资金没有入市。
而且,“沪指突破3700点”还吸引了不少资金加速入市,场内货基ETF份额,这几天持续、大幅减少。
2)但从具体涨幅和估值的角度出发,很多行业,也包括主要宽基,过去几年因为业绩没增长,行情涨上来后,估值已经不低了,这是个隐忧。
3)另外就是几个还在低位的行业,比如白酒、光伏等,现在是人见人嫌。参考2021年核心资产泡沫破灭后,才轮到小盘、价值登场,这轮成长行情没走完之前,白酒也继续要在低位趴着?
4)综合比较起来,现在的市场分化程度其实比2021年高多了,也比当时更难选。如果还看好牛市,实在不行,就几个宽基都配吧~
03
最后复盘下今天的行情。
大盘再次上涨,对昨天的下跌完成了阳包阴,上证指数收盘价再创新高。
2点59分时还是3700点,但临收盘前回落了一些,收于3696.77点,遗憾没能站上3700点。
成交量上,昨天成交2.31万亿,今天成交2.27万亿,持平。
而且今天是普涨行情,4625家上涨,644家待涨,涨跌比是7:1,恭喜大家都赚到了。
谁被落下了呢?
银行,
中证银行今天跌1.46%A股上市公司,是唯一下跌,也跌幅较大的行业。
经过今天的下跌,60日均线已经彻底失守,就看120日均线能不能撑住了。
还有白酒,
白酒这几天横盘,无缘“冲刺3700点”的行情。
虽然通过前面的分析很容易得出“白酒性价比高”的结论,但胳膊拗不过大腿,现在选白酒不知道要坐多久冷板凳...
涨幅靠前的板块主要是科技、光伏、券商。
PCB(印刷电路板)大涨4.3%,创新高,这个也和AI算力有关,在这轮行情中接近翻倍,是前排主线之一。
总的来说,资金还是猛怼科技主线,其他板块性价比再高也不愿意多看一眼,行情分化严重。
同是前排主线之一,这轮行情中涨幅更大的CPO(光模块)今天再次下跌,两天跌了4%。
虽然资金猛怼科技主线,但毕竟位置已经不低了,同时拉升的难度也增加了,警惕资金后续乏力的风险。
光伏ETF今天涨4.02%,创近期新高。
之前多晶硅期货大涨的时候,光伏ETF虽然也有反应,但涨幅总差那么点意思。没想到,多晶硅期货消停后,反倒起来了。
牛市就是这样,总能轮到,与其来回横跳,不如持仓待涨~
券商也终于爆发,
证券ETF,盘中最高涨5.8%,收盘涨4.75%。
资金对牛市的期待还是有的,但当下似乎无力发动一轮大行情,就东插一杠子,西插一杆子,试图找突破。
免责声明: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同志醒醒,又到3700点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