楼市最魔幻的一幕出现了:房子白送,甚至还倒贴
房价持续下行,楼市这部大戏,终于是演到了最荒诞的章节。
也是活久见了,有些房主竟然开始“白送房子”了!这究竟是什么剧情?
魔幻现实的背后,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?
眼下,网上这类“免费送房”的帖子正以前所未有的密度涌现,不明所以的人还真以为天上掉馅饼呢。
仔细看过后,其实是,首付宁可不要了,只要你愿意接下剩余的贷款,这房子立马就过户给你!
原来那些标题是当下楼市里最无奈又最直白的叫卖。
听起来像是甩卖,实则是断腕求生。
房价下跌太快,如今剩余贷款金额已与市场价值基本持平,甚至部分房源已出现“负资产”状态——欠银行的比房子本身还值钱。
这本质上是一种急于出手的话术罢了,这些标题背后,是一个个被房产套住的真实人生。
为何要抢着把房子“送”出去?
住友@小铭同学
2018年,为了结婚,他贷款109万买下一套市值128万的房子。尽管利率处于高位,月供要6600元,但他仍咬牙入手。
彼时他收入不错,且坚信未来几年随着职业发展,收入会持续增长,再加上那两年房价一直上涨,他对楼市也持乐观态度。
谁成想,几年过去,收入下降,房价下跌。他还了50多万房贷,却发现房子跌到只值70万。他想到卖房,但还得再掏28万给银行才能脱手,可他根本掏不起。这套房,已经吞噬了他近百万。
他苦笑着,“现在看来,我买在了最高点。”
去年,他挣了大概9万块钱,房贷就要7、8万,日子紧巴巴,婚姻也在压力中破裂。
如今,他站在断供边缘。想过彻底断供,当黑户,毁征信;也想过去外国熬几年挣辛苦钱;同时也在发帖,看看有没有人能接下他剩余的贷款,像是在绝望中抛出一个求救信号。
“睁开眼就是压抑”,他说,“我真的扛不住了。”
刚需买房,本没有错,却被时代的浪打翻在了半路,这种挣扎和无奈,又是多少个普通人的结局。
住友@james成长日记
他曾手握市值700万的房产,却在市场的连续下跌中愈发焦虑。客户曾出价600万、580万,但他总不甘心:“再等等,等政策救市,等行情回暖。”
然而随着楼市持续下行,他逐渐意识到,这可能是不可逆的趋势,恐惧蔓延之下,他生怕再犹豫只会亏得更多,最终选择在多个平台发帖,生怕跑得再慢一点,再也“送”不出去。
“辛辛苦苦半辈子,资产却被市场无情踩踏。”他沉默片刻,“这种痛苦,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。”
而在这股“断供潮”的喧嚣中,还有另一种人,自己的房子贬值了,就跟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发送房贴,看着是玩梗,其实是一种苦中作乐。
这种房子,是否值得接盘?
这种房子,乍看令人心动,但回归理性来看,实则就是市场价买房。
在当下,升值空间的收窄、接盘的风险,都是购房决策中必须冷静权衡的关键因素。
住友@momo
看到那套房子时,他心跳加速——户型、地段、价格,一切都太合适了,就是房东贷款还没还清,还剩87万。
听中介说,现在可以“带押过户”,不用先赎楼,首付款交资金监管账户,过户成功后再打给卖家。
理论上,这个流程确实完美解决了问题。可他心里依旧打鼓,那也是凑起来的积蓄。
接下来几天,他在网上搜索一切与“带押过户”相关的案例和政策,连续几晚都没睡好,甚至一度想放弃。但房子是刚需,又十分合适,纠结再三,他还是决定冒险一试。申请了90万贷款(需要大于卖家剩余贷款金额)。
等待的那些天,他几乎没睡好觉。
“手续是真的,但心一直悬着。”直到红本到手,他才瘫在沙发上长叹。
政策是好的,但对普通人来说,每一步都像是在漆黑的河里蹚水,生怕踩空。
住友@小声许愿的树
晚上1点,他又一次从床上坐起来。让他失眠的,是心仪房子的房主所说:“我这房子还有39万贷款没还清,得用你的首付款来解押。”
他犹豫了,脑中浮现对话:
“你要我先把39万打给你?如果你解押后不过户怎么办?”
房东承诺:“肯定过户,你放心,咱可是老乡,我还能坑自己人不成!”
可他心里已经拉起警报:“这是要我拿几十万,赌一个陌生人的人品。”
他失眠了两晚,满脑子都是最坏的场景:
钱转了,房东人间蒸发;甚至更糟:房子突然被查封,首付款直接被困。
他托人去查房产权属,发现房东竟还有民间借贷纠纷,已被起诉,房产极有可能被查封!
最终,他退出了交易。
后来他听说,那套房果然在他退出两周后被查封了。他后怕不已:“哪是买房?简直是雷区跳舞。”
要说值不值,若资金充裕、能对房产产权与卖方背景做个调查,可谨慎考虑;但若是普通刚需购房者,还是有一定风险。
其次就是优先选择“带押过户”的方式,而且一定要通过正规监管渠道操作。
写在最后
眼下楼市一直处于低迷状态,此时贸然接手他人债务,风险远高于机遇。
对于普通购房者而言,安全,远比“捡漏”更重要。
所以当下未必是合适的时机,不妨放缓脚步,保持现金流,规则清晰之后再作决策。房子可以再看,机会还能再等,但辛辛苦苦攒下的积蓄,经不起任何一场豪赌。楼市最魔幻的一幕出现了:房子白送,甚至还倒贴